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丁茄

丁茄

药材名称丁茄

拼音Dīnɡ Qié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颠茄、野西红柿、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番鬼茄

来源为茄科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以根、果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用。秋季采根、果,洗净,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5-7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脉上均有长刺。夏、秋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长刺;花冠辐状,白色,裂片披针形。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基部有带刺的宿萼,成熟时橙红色,有很多种子。

生境分部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省。

栽培喜温暖、向阳环境,不耐寒,北方可在温暖季节栽培。对土壤不甚选择,但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更为繁茂。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穴播,每穴播种3~5粒,覆土约半寸,播种后如土壤保持湿润,约二周左右出苗,苗高2~3寸时需间苗一次,每穴留壮苗1株。生长期间注意管理,如发现蚜虫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1斤加水200斤喷杀。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茄碱(solanine),以未成熟果实中含量最多。又谓从浆果中分离出茄解碱(澳洲茄碱 solasonine,C45H73O16N)、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新碱(solasurine)。

性味苦、辛,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

注意一般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复方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金线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线兰药材名称金线兰拼音Jīn Xiàn Lán别名金线莲、金蚕、金石松、树草莲、鸟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来源兰科开唇兰属植物金线兰Anectochilu

  • 黄耆

    药材名称黄耆拼音Huánɡ Qí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

  • 重叶莲

    《中药大辞典》:重叶莲药材名称重叶莲拼音Zhònɡ Yè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太白美花草的全草。夏季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暗褐

  • 温泉

    药材名称温泉拼音Wēn Quán别名温汤、沸泉出处1.温泉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谓之“温汤”。2.《纲目》云:“温泉有处甚多。按《胡仔渔隐丛话》云:汤泉多作硫黄气,浴之则袭人肌肤。惟新安黄山是朱砂泉

  • 菱叶

    《中药大辞典》:菱叶药材名称菱叶拼音Lí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叶。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②《中国

  • 孝扇草根

    《中药大辞典》:孝扇草根药材名称孝扇草根拼音Xiào Shàn Cǎo Gēn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肾叶天剑的根。原形态肾叶天剑,又名:滨旋花、孝扇草、沙马藤:多年生

  • 芭蕉叶

    《中药大辞典》:芭蕉叶药材名称芭蕉叶拼音Bā Jiāo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淡,寒。①《本草再新》:

  • 胎生铁角蕨

    药材名称胎生铁角蕨拼音Tāi Shēnɡ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Plane-stem Spleenwort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印度铁角蕨的全草

  • 稻谷芒

    《中药大辞典》:稻谷芒药材名称稻谷芒拼音Dào Gǔ Mánɡ别名稻稳(《日华子本草》),谷颖(《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功能主治《本草拾遗》

  • 关木通

    《中国药典》:关木通药材名称关木通拼音Guān Mù Tōnɡ英文名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来源本品为马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