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野牡丹之别名。②见《成都中草药》。为朝天罐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惊振内障。详该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介绍】:见张朝魁条。
【介绍】:见唐玉书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诊小儿脉法。《幼幼新书》引《宝童》:“孩儿五七岁,五藏脉方现。中指两畔内,于中仔细看。左主五脏,右主热生惊,洪大主热,弦数主肝动风,七八至为息数和平。”临床可作辨证参考。
见《广州植物志》。为鸢尾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