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胀

食胀

病证名。胀病之一。见《世医得效方·胀满》。一名谷胀。亦称食积腹胀。指因饮食不节所致的肚腹胀满。《症因脉治·食积腹胀》:“食积腹胀之因,嗜食不谨,胃强能食,脾弱不消,停滞脾胃之间,则食积腹胀之症作矣。”常见腹胀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或食物不消,甚则腹痛大便秘结泄利等症。《医学入门·鼓胀》:“食胀有热亦有寒,因食肉果菜不化,曰食胀。初起多寒湿,自利不食者,胃苓汤加山楂麦芽,或人参养胃汤加香附砂仁;甚者,治中汤加丁香,或厚朴附子二味煎服;久则湿热乘脾,大便干燥者,保和汤伤肉者,黄连阿魏等分,醋浸蒸饼为丸,或三补丸,用香附,山楂煎汤下;伤杂果者,古桂香丸或盐汤探吐膏粱厚味大便闭者,大承气汤加桂或厚朴汤积热者,牵牛丸;虚者,木香槟榔丸滋肾丸。”参见、谷胀条。

猜你喜欢

  • 狼萁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蕨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为紫萁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 五陷

    出《古今医鉴》。疮痘之毒,由内向外透出的为顺,已出复入的为陷。痘出不能成浆的,谓之倒陷。五陷,指痘疮已出,由于调治失宜,以致毒气内陷,其浆不成的五种严重证候。临床分紫陷、黑陷、白陷、灰陷和血陷。详各条

  • 疝瘕

    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蛊。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宜用五苓散之类。因风寒与腹内气血相结而致。症为腹皮隆起,推之可移

  • 前板牙

    即门牙。详该条。

  • 唐与正

    【介绍】:宋代医生。善治奇病,生平不详。

  • 无时冷泪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不赤不痛苦,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甚则视而昏渺也……。盖精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久而失治,则有内障青盲、视瞻昏渺之患。精血衰败之人,性阴毒及

  • 定喘

    经外奇穴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寸处,一说在大椎穴旁开1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夹肌、头最长肌、半棘肌等。布有第七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部正当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有颈横及颈深动、静脉分支

  • 劳者温之

    治法。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疲劳过度而见头晕、四肢倦怠,或虚劳属气虚的,用甘温的药物调养。例如中气不足而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须用甘温除热法。

  • 通络利湿汤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大豆卷、防己、赤芍药、秦艽、牛膝、萆薢、地龙、当归尾、黄柏、白茄根、桑枝。水煎服。治鹤膝肿热作痛。

  • 化癥回生丹

    《温病条辨》卷一方。人参六两,肉桂、两头尖、麝香、姜黄、川椒炭、虻虫、三棱、红花、苏子霜、五灵脂、降香、干漆、没药、香附、吴茱萸、延胡索、水蛭、阿魏、川芎、乳香、高良姜、艾叶炭各二两,公丁香、苏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