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缩

阴缩

证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睾丸上缩,及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多由足厥阴经受病而致。寒症居多。《张氏医通·前阴诸疾》:“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也有属热症者。因寒入厥阴所致者,宜温散厥阴寒邪,用吴萸内消散当归四逆汤等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谓足厥阴之筋伤于寒则阴缩也,宜吴茱萸内消散。因少阴直中,或大吐大泻而阳气外脱,宜回阳固脱,用大固阳汤四逆汤加人参肉桂。因阳明热邪陷入厥阴所致,症见腹满便秘烦热口渴、脉实有力。宜急下存阴,用承气汤类。因肝胆有热者,囊胀茎缩腹痛目赤唇燥,脉弦紧。治宜清泄肝胆。用左金丸温胆汤等方。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者,治宜疏泄,用加味逍遥散等方。参见囊缩、茎缩条。

猜你喜欢

  • 肝实热

    肝热盛之实证。《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治宜清泄肝热结合疏肝解郁。

  • 麸皮

    见《本草蒙筌》。即小麦麸,详该条。

  • 束骨

    ①骨骼部位名。相当第五趾跖关节部分。《释骨》:“小指(趾)本节后曰束骨。”②经穴名。代号BL65。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膀胱经。输(木)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第四趾底

  • 莺爪风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粟米喉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 定期之纪

    运气术语。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子甲相合,三十岁为一纪,六十岁而成一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

  • 耳门骨

    骨名。又名玉梁骨。详该条。

  • 枕中丹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治证同。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

  • 丹毒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因患部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故名。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亦有外

  • 胎前焦渴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