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溪

阳溪

经穴名。代号LI5。出《灵枢·本输》。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经(火)穴。位于腕关节桡侧,拇指上翘时,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拇指尽处是穴。布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聋,手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62)。

图62

猜你喜欢

  • 肺疔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白疔,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尤多见于手大指,其色白,且伴有发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白刃疔之又名。见该条。

  • 咽干

    病证名。常为一些咽喉和全身疾患的症状之一。可分为虚实二类。因于虚者,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其证咽喉干燥而兼潮热,唇红颧赤,腰膝酸软,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肺阴虚

  • 藩蔽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 妊娠环跳穴痛

    病证名。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上卷:“妊娠环跳穴痛,属肾虚,宜六味地黄汤加杜、续或千金保孕丸。”

  • 赵兰亭

    【介绍】:清代医家。字延海。天台(原属浙江会稽)人。采集众说,收录秘方,辑成《伤科秘旨》一卷(1852年刻)。

  • 杨梅痘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 五苦六辛

    指五脏宜用苦剂,六府宜用辛剂。《儒门事亲》卷十四:“……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联系临床实际,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 发耳

    病名。多由热毒邪火上炎所致。《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其疮生于耳边,又名热毒发疽。五六月间,渐长如蜂窠,皮紫者亦热,诸处如火烧,痛不可忍,十日可刺。”治宜泻火解毒、清热消肿。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普济消毒饮

  • 精寒

    病证名。见《辨证录·种嗣门》。又称精冷。其症泄精清冷,多影响生育。因命门和心包火衰所致。治宜温补心肾。用温精毓子丹、胜寒延嗣丹等方。

  • 疡医证治准绳

    书名。一名《疡科证治准绳》、《外科证治准绳》,简称《外科准绳》或《疡医准绳》。6卷。明·王肯堂撰。本书系汇集整理前代外科著作的一部较系统的著作,为《证治准绳》的第四部分。卷1总论痈疽病源、诊治大法、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