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

  • 针经指南

    序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气血问答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流注八穴序定八穴所在真言补泻手法夫妇配合古法流注杂忌法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冬至叶蛰宫说附∶针灸杂说窦汉卿流注指要后序

  • 针经指南

    针灸著作。1卷。金·窦杰撰。初刊于1295年。内容有标幽赋,通玄指要赋,以及有关经络循行解说、气血、流注八穴,补泻手法及针灸禁忌等方面的论述,为初学针灸的参考读物。现有《针灸四书》本。

猜你喜欢

  • 陷胸泻心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栝蒌仁四钱,半夏一钱五分,黄连八分,枳实、黄芩各一钱,竹茹三钱。水煎去滓,入生姜汁二滴、竹沥二瓢,冲服。功能豁痰降火。治火痰郁遏胸膈,症见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

  • 仁端录痘疹

    见仁端录条。

  • 咬骨疽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发于大腿内侧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 蟹睛疼痛外障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术论》。因蟹睛初起,头眼剧烈疼痛,致人坐卧不宁,热泪如涌,羞明难睁,故得此名。详蟹睛条。

  • 通肠解毒汤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 血虚发热

    病证名。①见《内外伤辨惑论》。亦称血虚热。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逐渐发展而成。症见肌热面红,燥渴,甚则烦躁,睡卧不安,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

  • 拉牛入石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 顺证

    病情按一般过程发展的表现,预后顺利。如麻疹,疹点红活均匀,整个发热期无并发证,患者神态清爽,胃口渐复等。

  • 铁色草

    见《本草纲目》。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肩骨

    指肩胛骨、子骨,左右共四块。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