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酒齇鼻

酒齇鼻

病名。出《魏书·王慧龙传》。古名鼻赤,《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又名鼻齇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症见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鼻部油腻,疹起如黍,色赤肿痛,破后出粉白汁,日久皆成白屑。重则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赘疣。治宜清热凉血宣肺散结。内服凉血四物汤枇杷清肺饮。形成鼻赘时内服通窍活血汤或用手术切割。早期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搽。亦可用七星针轻刺患处,日一次。

猜你喜欢

  • 阴出之阳

    阴分之邪,出于阳分。指深伏内脏的病邪,损伤脏真,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及精神的变化。《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张志

  • 肢节肿痛

    指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多因风、寒、湿、热侵袭或瘀阻经络所致。《张氏医通·身体痛》:“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风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丹溪心法·肢节痛》:“如肢节

  • 王孟英

    【介绍】:见王士雄条。

  • 巨髎

    经穴名。代号ST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位于面部,与鼻翼下缘平齐,正视时,直对瞳孔。一说“在鼻孔下,侠水沟旁八分”(《太平圣惠方》)。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并有面

  • 翻花起肛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肛,读如仙(xiāng),浮肿、胀大的意思。《玉篇·肉部》:“肛,肿也。”指疮疡久不敛口,四周高起坚硬似翻花。古人用老蟾蜍,破腹连肚杂,以竹刀刺蟾身数孔,贴疮沿上,轻者

  • 赵晴初

    【介绍】:清代医家。字彦晖,会稽(浙江绍兴)人。二十岁后,喜读医书,后将本人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并辑成《存存斋医话稿》二卷,于1881年刊行。

  • 茅草根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白茅根,详该条。

  • 水胶

    出《外台秘要》。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 电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针刺入穴位后用电麻仪(即电针机)通过毫针输入电流而达到镇痛目的,以施行手术的方法。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麻方法。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针麻手术。

  • 苍子棵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