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卷。清·丁雄飞撰,刊于1695年。丁氏总结诊治疾病,不外乎地、时、望、闻、问、切、论、订(即审风土、按时令、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治法、订药物)八事,遂作图式,辑入《檀几丛书·二集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眼反、唇反、舌反、项反、脚反。为五脏精气将脱的危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邪者,由体虚,风邪伤于心之经也。心为手少阴之经,心气虚,则风邪乘虚伤其经,入舍于心,故为风惊邪也。其状乍惊乍喜,恍惚失常是也。”治宜养心、安神、祛风。可用茯神丸
见《医学入门》。为皂角刺之简称,详该条。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之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葱实,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对肥人、瘦人、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婴儿等不同体质在针刺治疗中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法,就是顺;相反的就是逆。文中还列述了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气血上下逆顺的关系。故名。
①即按摩。古称按跷。是医生用手或上肢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的一种医疗方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等作用。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掐、搓、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外科传薪集》方。青皮、石膏、生甘草节、栝蒌、橘络、皂角刺、金银花。水煎服。治乳癌初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