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豆瓣绿

豆瓣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绿

药材名称豆瓣绿

拼音Dòu Bàn Lǜ

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

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豆瓣绿Peperomia reflexa (L. f.) A. Dietr.,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祛痰,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脓疡,小儿疳积,痛经;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绞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豆瓣绿

药材名称豆瓣绿

拼音Dòu Bàn Lǜ

别名豆瓣鹿衔草(《植物名实图考》),岩筋草(《峨嵋药植》),豆瓣如意草(《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瓜子鹿衔、瓜子细辛(《贵州草药》),石上开花四块瓦、客阶、岩花、石上瓦浆(《云南中草药》),一柱香、三年草(《文山中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胡椒科植物豆瓣绿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肉质草本,高10~25厘米。茎基部匍匐,下部几节常生不定根,节间有粗纵条纹,多分枝。叶4或3片轮生,带肉质,有透明腺点,椭圆形或近圆形,长9~12毫米,宽5~9毫米,两端钝圆,无毛或幼叶被疏柔毛,干后变淡黄色,并显皱纹;叶柄短,被短柔毛。穗状花序长2~4.5厘米;总花梗与花序轴均被毛:苞片近圆形,盾状;雄蕊2,花丝短;子房1室,卵形,顶端尖,柱头头状,被短柔毛。浆果卵状球形,顶端尖,长近1毫米。花期2~4月及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岩石上或石隙阴湿处。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淡,微寒。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寒。"

②《云南中草药》:"淡,微寒。"

功能主治治劳伤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痢疾,中暑,腹泻,疳积,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②《贵州草药》:"止咳,健脾。"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水泻:豆瓣如意草三钱(捣细),胡椒三分,红糖一钱。水煨服。(《云南中医验方》)

②治劳伤咳嗽:㈠瓜子鹿衔二两。泡酒服。㈡瓜子鹿衔,十二槐花各三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小儿疳积:瓜子鹿衔三钱。蒸瘦肉吃。(《贵州草药》)

④治风湿筋骨疼痛:豆瓣如意根五钱。泡酒服。

⑤治跌打损伤:豆瓣如意三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⑥治痢疾、中暑、乳腺炎:豆瓣如意三钱。水煎服。

⑦治中耳炎:豆瓣绿鲜草捣汁漓耳。(④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⑧治哮喘、百日咳:一柱香干根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

⑨治神经衰弱、失眠:一柱香三钱。调鸡蛋蒸服,日服二次。

⑩治睑缘炎:一柱香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每日二至三次。(⑧方以下出《文山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豆瓣绿

药材名称豆瓣绿

拼音Dòu Bàn Lǜ

英文名Herb or root of Fourleaf Peperomia

别名豆瓣鹿衔草、岩筋草、豆瓣如意草、瓜子鹿衔、瓜子细辛石上开花四块瓦岩豆瓣、豆瓣草、圆叶瓜子菜、石还魂、岩花、石上瓦浆、一柱香、三年草。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豆瓣绿,生云南山石间。顺宁有制为膏服之,或有验。惟滇南凡草性滋养者,皆曰鹿衔,诞词殊未可信,姑存其方。六味鹿衔草膏:六味鹿衔草皆生顺宁县瑟阴洞林岩。扳岩采取豆瓣鹿衔草、紫背鹿衔草、岩背鹿衔草石斛鹿衔草竹叶鹿衔草、龟背鹿衔草六味,加大茯苓,用桑柴合煎去渣,更加别药熬一夜,冰糖融膏。性平和,男女老幼皆可服,忌酸冷。治痰火,用苎根酒服。年老虚弱、头晕、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豆瓣绿或毛叶豆瓣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peromia tetraphylla(Forst.f.)Hook.etArn.2.Peperomia tetraphylla (Forst.f.)Hook.et Arn var. sinensis (C.CD.)P.S.Chen et P.C.Zhu.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豆瓣绿 一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cm。茎肉质,基部匍匐,多分枝,下部数节常生不定根,节间有粗纵棱。叶密集,3-4片轮生,大小近相等;叶柄短长1-2mm,无毛或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近圆形,长9-12mm,宽5-9mm,两端钝或圆,无毛或幼叶被疏柔毛,叶脉3条,细弱,通常不明显;叶带肉质,有透明腺点,干时变淡黄色,并显皱纹。穗状花序单生、顶生或腋生,长2-4.5cm;总花梗稍较花序轴短细,被疏毛或近无毛,而花序轴密被毛;苞片近圆形,有短柄,盾状;花小,两性,无花被,与苞片同生于花序轴凹陷处;雄蕊2,花丝短,花药近椭圆形;子房卵形,1室,柱头顶生,近头状,被短柔毛。浆果卵状球形,先端尖,长近1mm/花期2-4月及9-10月。

2.毛叶豆瓣绿 本种与豆瓣绿不同之点在于植株很短小,连花序长3-5cm。茎、枝密被硬毛。叶较小,菱状椭圆形,长6-8mm,宽5-6mm,两面密被硬毛,背面尤甚。花序短,于花期长7-11mm,总花梗 密被硬毛。花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石山与石隙阴湿处,有时生于树干上。

2.生于溪边石上或树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贵州、云南。

性状怀状鉴别 茎表面具粗纵棱,下部节上有不定根。叶肉质,干时皱缩,展平后呈阔椭圆形或近圆形,形似豆瓣,长8-12mm,宽4-8mm,表面淡黄色,有透明腺点,叶脉不甚明显;叶柄甚短。枝顶或叶腋常有穗状花序,花序轴密被毛茸。气微,味淡。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除湿;化痰止咳。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咽喉炎;口腔炎;痢疾;水泻;宿食不消;小儿疳积;劳伤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亦可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2.《贵州草药》:止咳,健脾。

3.《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蹄

    药材名称木蹄拼音Mù Tí别名桦菌芝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木蹄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opolyporus fomentarius(L.ex Fr) Teng[Boletus

  • 福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福参药材名称福参拼音Fú Shēn别名建参、福建参来源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福参Angelica morii Hayata,以根入药。秋季采,去须根,刮去粗皮,晒干或蒸熟晒干。

  • 薇籽

    《中药大辞典》:薇籽药材名称薇籽拼音Wēi Zǐ别名抱冬电(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散薇籽的根、皮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直立灌木,高1~2米。叶互生,长卵形,长6~15厘米,宽3

  • 粗榧子

    药材名称粗榧子拼音Cū Fěi Zǐ别名榧子、山榧子、血榧来源粗榧科粗榧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中国粗榧C. sinensis (Rehd. Et

  • 柞蚕蛹

    药材名称柞蚕蛹拼音Zuò Cán Yǒnɡ英文名cocoon chrysalis别名茧蛹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天蚕科动物柞蚕的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heraea per

  • 荷蒂

    药材名称荷蒂拼音Hé Dì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荷叶中央近梗处剪下的叶片。性味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和胃安胎,止血止带。可用于胎动不

  • 白子菜

    药材名称白子菜拼音Bái Zǐ Cài别名白背三七、白东枫、玉枇杷、三百棒、厚面皮、鸡菜、大肥牛、白番苋、白红菜、疔拔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

  • 葛谷

    《中药大辞典》:葛谷药材名称葛谷拼音Gě Gǔ出处《本经》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5%及γ-谷氨酰基苯丙氨酸。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

  • 二叶舞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二叶舞鹤草药材名称二叶舞鹤草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来源百合科舞鹤草属植物二叶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 Fr

  • 壁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虎药材名称壁虎拼音Bì Hǔ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