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蟾蜍皮

蟾蜍皮

出《本经逢原》。又名蟆皮、干蟾皮蛤蚆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皮。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水消胀。①治慢性气管炎,瘰疬疳积腹胀。现用治肿瘤。煎服:3~6克。②治痈疽肿毒。用活蟾皮敷贴,或焙干研末调敷。蟾蜍皮的特殊成分,一般与蟾酥相似。

猜你喜欢

  • 推把上桥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人对练,同取弓步,双方虎口相交叉,轮流进行推拉。

  • 杨梅疮

    病名。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由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得。临症先患下疳,或患横痃,然后发杨梅疮。发病前有全身性发热、头痛

  • 香橘丹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小儿香橘丹。茯苓、苍米(米泔水炙)、橘皮、香附(醋制)、白术(麸炒)各540克,法半夏、炒山药、莲子、炒扁豆、枳实、薏苡仁(麸炒)、厚朴(姜汁炙)、炒山楂、神曲(麸炒)、炒麦芽

  • 面胕庞然壅

    指面部足部浮肿。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王冰注:“庞然,肿起貌;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附肿条。

  • 三棱子

    见《广西中药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阴桃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碧桃干之别名,详该条。

  • 类搐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 虚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 羊婆奶

    见《本草纲目》。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子死产门难产

    病名。《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子死而母未亡者,服开骨之药不验,当有死亡之危。……治但救其母,而不必顾其子矣。然死子在产门,塞其下口,有致母死之患。宜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