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蛊疰痢

猜你喜欢

  • 治劳三禁

    出《理虚元鉴》。指治疗虚劳病证,禁用燥烈、伐气、苦寒的药物。

  • 证治心传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结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中的一系列问题。书中首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袁氏并就治

  • 抱膝

    正骨器械。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又名竹箍。用于髌骨骨折及错位的固定。用竹或铁丝编制,或用橡皮制成。形状为较髌骨稍大的圆圈,并带四个“小足”,用纱布缠裹。用时将圈套于整复后髌骨的周围,缚于腘部垫的木板

  • 黄缠喉风

    病名。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指缠喉风喉内肿痛,其色红黄,蒂丁后有脓者,或伴有两腮赤肿疼痛。多为痰火邪毒上冲的实热症。治宜泻火解毒,祛痰消肿。方可选用三黄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脓成以刀

  • 刺络拔罐法

    拔罐法之一。亦名刺血拔罐法。是指在刺络(刺血)之后再进行拔罐的综合治疗方法。此法于消毒皮肤后,先用皮肤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或平口小刀浅刺,根据不同的疾病,刺激量的要求,分为:轻刺、中刺、重刺三种。轻刺以

  • 光剥苔

    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详该条。

  • 紫中红斑舌

    全舌紫色,满布红斑。为热入营血,多兼见全身赤斑,宜清热解毒化斑(见《伤寒舌鉴》)。

  • 阳毒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本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温毒发斑,以其面赤而称“阳毒”。

  • 颅息

    经穴名。代号SJ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颅囟。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耳后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耳鸣、耳聋

  • 萝卜地丁

    见《中药材手册》。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