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古人对产后患痢,同时身体羸弱者,谓之虚羸痢。参见产后下利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肋疽。见该条。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病证名,即小儿小便出血。多由胎热结于下焦,损伤阴络,血热妄行,下渗膀胱所致。《证治准绳·幼科》:“溺血者,盖心主血,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入脬,故小便血出也。”又
病名。《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详伏暑条。
见《外科启玄》卷二。婴孩气血未充,筋骨未坚,脾胃脆弱,若患痈疽,宜用内托、内疏和缓之药,不可用峻猛之剂。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属走马牙疳之一。为疳毒蚀于喉头环状软骨部位,发生溃烂的症候。治法详牙疳条。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拔罐法的一种,当火罐吸着体表后,立刻除去、又吸上;如此随拔随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止(一般约需10余次)。如操作时发现罐体太热,必须另换火罐,以免烫伤皮肤。本法多用局部肌肉麻木等症。
八风之一。指从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