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膏肓腧穴灸法

猜你喜欢

  • 小儿百寿丹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山楂、滑石各150克,苍术、胆南星、天竺黄、木香、橘皮各75克,砂仁、神曲、麦芽、钩藤、薄荷、僵蚕各45克,茯苓、桔梗、甘草、朱砂各30克,牛黄6克。为细末,炼蜜为

  • 天柱骨

    骨名。即旋台骨。详该条。

  • 野苦麻

    见《闽东本草》。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 野含羞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 脾为吞

    五脏气逆证中,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之窍口,故为吞咽之证。”临床多见于脾虚小湿不化患者。

  • 因人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例如性别方面,男女的生理不同,各有特殊疾患,治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年龄方面,小儿脏腑柔弱,老人气

  • 泄注

    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 棕树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 目血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 湿毒疮

    病名。是发生在下肢的一种湿疡。出《外科启玄》卷八。又名下注疮。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发于小腿足踝等处。急性者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