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疽

脱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脱痈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本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湿毒邪,营卫不调,气血凝滞而成。本病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日久患趾如煮熟红枣,痛如火烧,逐渐由红转暗变黑,足趾坏死脱落并向足背小腿蔓延。甚至出现五败症等。治宜滋肾养血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为主。可随证选服解毒济生汤阳和汤顾步汤四妙勇安汤人参养荣汤等。外治:早期不痛宜隔姜灸、痛宜大麦米煮饭、芙蓉叶各15克,捣贴以止痛,或附子干姜吴萸等捣敷脚心;若腐烂黑焰、痛不可忍者,宜用大甘草研极细末,香油调厚敷,一日一换,勿间断;腐去后再以生肌玉红膏生肌散敷之;若黑坏死,则应手术切除之。本病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变。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现多分为寒凝络痹、气血郁滞、阴虚热毒、气血双虚四种类型。在治疗上,按照分型多用既定方剂为基础、又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予以加减,疗效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 子脏冷无子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不孕症型之一。即胞寒不孕。详该条。

  • 阴消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真阳不足,气不化液所致的消渴病。治宜温阳补火。参见消渴条。

  • 气胜形

    形气相失之一种,指形质羸瘦而气盛喘促的病态。人体以元气为本,正常人元气充足虽形体瘦小,仍属健康。若因疾病的缘故,形肉大脱,喘急气满,元气无所依附者,为气胜形,是垂危之候。《灵枢·寿夭刚柔》:“平人而气

  • 和剂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 直肠痢

    病名。指痢疾之随食随痢者。清·陆子贤《六因条辨》:“伏暑痢色如冻,杂如水谷,肛垂里急,随食随痢,完谷不化,此直肠痢也。”治宜温脾涩肠为主,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痢疾条。

  • 紫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又名紫霜丸。代赭石、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杏仁五十枚。为末,巴豆、杏仁另研为膏,再捣相得,若硬,入蜜少许同捣为丸。三十日儿,每服麻子大一丸,乳汁少许化下;百日儿每服小豆大一

  • 季豆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胡芦巴之别名,详该条。

  • 拯阳汤

    ①《罗氏会约医镜》卷九方。蜜炙黄芪一两,白术三钱,附子二至三钱,干姜(炒黄)一钱半,炙甘草一钱,熟地黄一两,当归身三钱。水煎服。功能益气固脱。治血脱气亦随之而脱,以致昏愦者。方中加人参更佳;若泄泻,去

  • 大惑论

    《灵枢经》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高俯视则惑的道理,以及善忘、善饥而不嗜食、不得卧、不得视、多卧、少卧等病证。而对于惑的讨论尤为详尽,故名。

  • 加味连理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白术二钱,人参、茯苓、黄连、干姜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热脾虚,口糜气臭,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