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即守中丸第一方,见守中丸条。
【生卒】:1397~1496年【介绍】:明代本草学家。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县杨林村人。读书很多,通晓经史各家书籍,并且精于医药。因不愿做官,居住在民间,常和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一起。著述较多
古病名。出《颅囟经》卷上。又名锁肠疳。指小儿疟疾发作无时,口噤,咬牙作声的证候。历代名医录见名医传条。
《金匮要略》方。又名芍药桂酒汤。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治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介绍】:南宋人。撰有《神圣集》3卷,已佚。
病证名。《金匮翼·诸血统论》:“阳虚失血者,脾胃气虚,不能固护阴气也。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剂。然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书名。①金·宋云公撰。3卷。刊于1163年。宋氏自称密受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全书将仲景397法,分证50门,共484法。用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及其兼证证治,并指明当用何方治疗。②清·关燿南编。关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凡五尸者……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大拇指头。治肾炎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