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痛

胸痛

证名。出《素问·脉解篇》。指胸部正中或偏侧作痛。多与心、肺、肝三脏有关。《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医碥·胸痛》:“胸者,肺之部分,则其痛尤多属肺可知,乃医书多以肝病为言,此举隅之论耳,勿泥。须知胸为清阳之分,其病也,气滞为多,实亦滞,虚亦滞。气滞则痰饮亦停,宜行气除饮,此治在肺。”《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胸者,肝之分,肺心脾肝胆肾心包经脉俱至胸,然诸经虽能令胸满气短,而不能使之痛,惟肝独令胸痛,故属肝病。”“肝虚胸痛引腰,宜补肾,补肾所以补肝也,宜六味丸首乌牛膝肝实胸痛不能转侧,善太息,宜疏肝,宜宽胸饮;胸痛常欲蹈压其胸,先未痛,但欲饮热,名曰肝着,宜旋复汤;胸痛短气,是水气,宜五苓散;胸痛痞塞,痰气为害,宜二陈汤胸痹急痛如锥刺,难于俛仰,汗出,或彻背上,不速治,或至死,宜生韭汁;胸痹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气,寸沉迟,关紧数,宜瓜蒌一个,薤白半斤,白酒七斤,煮二斤,分二服,加半夏四两尤妙;……胸膈隐痛,肾虚纳气气虚不生血也,宜补肝散。”亦有指膈痛或胸痹之重者。《医宗必读·心腹诸痛》:“胸痛即膈痛。”《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卷二十:“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参见胸痹、膈痛条。

猜你喜欢

  • 瘦冷疳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冷疳。详该条。

  • 食喉

    见《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即咽。详咽条。

  • 热无沉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热性药一般是向上向外,所以没有沉降的作用。但亦有例外,如巴豆性热,能向下通大便。

  • 太阳为开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故为开。

  • 食哮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饮食厚味,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医旨绪余·哮》:“有饮食厚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症见胸满腹痛,盗汗潮热

  • 伏适

    【介绍】:唐代医生。籍贯不详。撰有《医苑》1卷,已佚。

  • 丹候

    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风热毒气,客于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涂,故谓之丹也。”详有关丹病各条。

  • 舌卷囊缩

    证名。即舌卷卵缩。《素问·热论》:“六日厥阴受之,……故烦满而囊缩。”详舌卷卵缩条。

  • 得意本草

    见得宜本草条。

  • 太医院佥院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