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痧痘集解条。
《医醇賸义》卷四方。枳壳、青皮、木通(酒炒)各一钱五分,车前子、赤茯苓各二钱,栝蒌仁、炒谷芽各三钱,厚朴、乌药各一钱,木香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小腹膜胀,引腰而痛。
经穴名。代号ST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足少阳之会。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5寸,距头正中线4.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
病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总称。《医述·阳经分经腑》:“三阳病在经者,可汗而已。”“三阳病入腑者,可下而已。”参见六经病条。
医案著作。清·喻昌撰于1643年。全书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治案60余则。前有医论二篇,作者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其“议病式”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病历格式。在治案中喻氏对病因、病情记述较详;辨证治疗
①(zhāng)。①亢盛。《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②张开。《灵枢·本输》:“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③布列,开阔平满之意。《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因其症状如痧子,故又名风痧。主要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
【介绍】:见陶华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水肿章》。即风肿。详该条。
病名。即经行风疹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