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风

胃风

病名。①指风邪中于胃者。以腹胀泄下、多汗恶风为特征。《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治宜祛风散寒,温中理气。《圣济总录·胃风》:“治胃风颈项多汗恶风,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膜胀,食寒则泄,形瘦而腹大,豆蔻丸方。”又:“治胃风腹胀,飧泄下痢,白术丸方。”《宣明论方·诸证门》:“胃风汤,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肠胁虚满,痛及肠胃泄毒或下瘀血。”②指胃中积热而生风者。以呕吐为主症。《赤水玄珠·呕吐哕门》:“胃风之症,治呕愈呕者是也,……此皆好食甘甜之物,膏粱之味,积久成热,因而生风,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猜你喜欢

  • 内因

    病因之一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参三因条。

  • 食劳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 白口疮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痘后余毒,舌上生疮,其疮白者,名白口疮,此热在心肺二经。内服洗心散,外用朱矾散敷之。

  • 十六络脉

    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 胎产良方

    见沈氏经验方条。

  • 按摩麻醉

    即推拿麻醉。见该条。

  • 虚劳盗汗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有阳虚阴损之别。《圣济总录·虚劳盗汗》:“此盖虚劳之人,阳气外虚,风在肌表,腠理虚疏,心气不足故也。不治则荣卫衰损,肌肉消悴,变为羸瘠。治虚劳荣卫不调,夜多盗汗,

  • 青龙草

    见《草药手册》。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 冷齿

    病名。《医学入门》第七卷:“温风起而冷齿易安。”原注:“温风散……水煎服,仍含漱,治风冷齿痛。”即齿痛之由于风冷者。参见牙痛条。

  • 合穴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故名。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即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