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反

胃反

病名。①见《肘后备急方》卷四。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胃反即反胃,亦称翻胃。参见反胃、翻胃条。②霍乱病之别称。《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二:“霍乱有三名。一名胃反。”详霍乱条。

猜你喜欢

  • 千金宝要

    书名。6卷(又有8卷本或17卷本,后者系析篇为卷)。宋·郭思编。刊于1124年。作者取《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的简、便、验方及针灸法汇编而成。内分妇人、小儿、中毒等17篇。其中医论一篇,系摘录《千

  • 面风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 血分热毒

    ①热邪深陷血分的证候。表现为高热神昏、皮肤斑疹,或吐血、便血、衄血,舌色深绛或紫绛等症。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血分、重症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症。②泛指外科某些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复

  • 黄芪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

  • 黑苏子

    见《饮片新参》。即紫苏子,详该条。

  • 灵枢经白话解

    书名。陈璧琉、郑卓人合编。本书是《灵枢》语释本的一种。按照原书的编次,每篇首列题解,然后逐节先引原文,后加语译及必要的注文。释文浅要,可供研究学习《灵枢》的参考。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来甦丹

    《普济本事方》卷九方。雄黄、雌黄、砒石各等分。为粗末,瓷罐收盛,上覆盖新瓷盏,赤石脂水调泥合缝,候干透以炭火加热,盏内盛清水半盏,水耗再添,自早至晚后住火,经一夜,取盏底药研细,枣肉或蒸饼为丸,麻子大

  •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 阳谷

    经穴名。代号SI5。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经(火)穴。位于手腕尺侧缘,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腕背侧动脉。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齿痛颔肿,癫

  • 卫济宝书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