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火盛犯肺引起的咳嗽。又称火热嗽、火咳。《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火嗽,火热嗽也。其脉洪数,必兼面赤,烦渴引饮,有声痰少。或由肺家积热,宜清肺饮;或由伤寒潮热,痰盛,胸胁痛,宜柴胡枳桔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介绍】:见孟继孔条。
【介绍】:宋代外科医生。幼时学举业,后学医,善于应用灸法治疗痈疽,撰《治背疽方》一卷,已佚。
见《中医方药学》。为火炭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正七品上。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细小星点白翳,可为一点,或三、四点,乃至数十点。参见聚星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