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补阴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胃气虚、胃阴虚所出现的病证。《脉经》卷二:“胃虚……病苦胫寒不得卧,恶寒淅淅、目急,腹中痛,虚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参见胃病、胃气不足、胃阴虚等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民族医书。蒙古达来王旗蒙医老布僧确泊勒著。成书于十九世纪。全书121章。内容包括临证各科,基础理论、药物、治疗等。曾以藏文木刻版印行。1983年由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蒙医教研室蒙译出版。
【介绍】:见彭浩条。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