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细辛膏

细辛膏

①《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细辛黄芩防风大黄(微炒)各一分,川椒(去目)、蜡各半两。为细末,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滤过下蜡,为膏,每服用大豆大,点于耳中,日三次。治小儿风热入脑,或因水入而致的耳聋。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方。细辛、川椒、干姜川芎吴茱萸附子(去皮脐)各三分,皂角半两,桂心一两,猪脂六两。煎猪脂成油,先以苦酒浸诸药一夜,取药入油,煎至附子色黄为止,以绵裹塞鼻中。治鼻塞,脑冷,清涕出不已。

猜你喜欢

  • 中寒便血

    病证名。指脾虚中寒,统摄失权所致的大便下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因冷饮中寒,或杂食生冷,血为寒凝而下,必腹痛色晦淡。宜附子理中倍炮姜加酒连。”此外尚可见怯寒神疲,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金匮》黄土

  • 冬豆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黑大豆之别名,详该条。、

  • 目涩

    证名。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

  • 阴茎

    男性外生殖器的一部分。简称茎,又名玉茎、茎物、阳物、阳事、溺茎。足三阴与足阳明之经筋均聚于阴器。《医学入门·疝》:“筋疝,阴茎肿胀。”

  • 蚊子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星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 野菜博录

    书名。3卷。明·鲍山撰。刊于1622年。作者对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在农村中广泛向人民群众采访请教,并对其中的一些食用植物亲自移植栽种。本书即鲍氏在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写成。全书共收

  • 广惠司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元史·仁宗本纪》载:“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1253~1259年,蒙古族军队占领“波斯”一带后,在城防军

  • 证治合参

    综合性医书。18卷。清·叶盛辑。刊于1729年。本书系选录《内经》及历代医书分门别类整理的资料汇辑。卷1~2阐述脏腑、病机、四诊、用药等;卷3~17为内、妇、儿、外科疾病证治,每病先列证候,次列治法、

  • 恶露不绝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

  • 营气同病

    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