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箕门

箕门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并有大隐静脉通过;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素问·刺禁论》:“刺阴股大脉,血出不止死。”

猜你喜欢

  • 睢(suī 虽)目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五脏六腑之血气,皆上荣于目也。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睢,指仰目而视。上胞下垂甚者,常藉助仰首使瞳神显

  • 伏瘟证治实验谈

    书名。蒋树杞撰于1920年。本书叙述伏瘟之病原、症状和诊断,并详论治法。作者有保守思想,对西医抱排斥贬抑的态度。现有《三三医书》本。

  • 南苦参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 经闭不行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经闭。详该条。

  • 柚皮橘红

    见《中药志》。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手少阳标本

    六经标本之。《灵枢·卫气》:“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马莳注:“手少阳三焦经之本,在手小指之四指间上二寸液门穴,标在耳后之上角丝竹空。”

  • 一凉散

    《外科活人定本》卷二方。熊胆、儿茶、乳香、冰片、牛黄、雄黄。为细末。用井花水煎黄连、黄柏,取汁调药末,搽患处。治赤面风初起,正面之上红肿而浮起者。

  • 蚕豆皮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蚕豆壳,详该条。

  • 医学见能

    书名。4卷。清·唐宗海撰于1873年。本书为医学普及读物,作者希望使读者“一见而能”,故名。卷首诊治,其余各卷为内、妇、儿、外各科病证证治及救急各方。内容以病痛部位分门,便于不知医者查阅。书中并用歌诀

  • 靛花

    出《简便良方》。为青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