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气,脾积名痞气,肺积名息贲,肾积名贲豚。宋以后将饮食所伤而致的食滞气结之症,亦称为积,《济生方》卷四:“积者伤滞也,伤滞之久,停留不化,则成积矣。”《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他如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又或起居无节,寒暖不调,致随其所食之物,及所伤寒热之气结成积聚,或有块,或无块,面色青,肌体瘦,心腹胀满,噫气吞酸者,又当条款而列陈之。”并在五积之外,又列酒、食、面、肉、果、菜、茶、水等十八种积。积病多由起居不时,忧喜过度,饮食失节,脾胃亏损,气机不运,沉寒郁热,痰水凝结,瘀血蕴里,食积久滞,邪正相结而致。治宜破坚消积为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证治准绳·杂病》:“大抵治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初治其邪入客后积块之未坚者,……治其始感之邪与留结之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虚者补之,约方适其主所为治。及乎积块已坚,气郁已久,变而为热,热则生湿,湿热相生,块日益大,便从中治,当祛湿热之邪,其块之坚者削之,咸以耎之。此时因邪久凑,正气尤虚,必以补泻迭相为用。若块消及半,便以末治,即住攻击之剂,因补益其气,兼导达经脉,使营卫流通,则块自消矣。”参见积聚、癥瘕条。

猜你喜欢

  • 杨达夫

    【生卒】:1897~1966【介绍】:名焕之,江苏泰兴人。随父学医。1924年始执医,后至天津,历任天津总医院中医主任、天津中医学会副主任等。对温热病尤多见解,主张应用现代科学整理研究中医学,诊断应借

  • 血箭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 石关

    经穴名。代号:KI18。出《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

  • 元好问

    【生卒】:1190~1257【介绍】: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1217~1222年(兴定)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晚年从事著作,长于诗文。家藏医书甚多,集亲自应

  • 马蜞

    出《本草经集注》。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 吸壁藤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 莲花姜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 气虚喉痛

    病证名。《喉科心法》:“时痛时止,微红微肿,或不红肿。每遇劳动及服凉药则更甚。兼现食少困倦,少气懒言,唇淡面白,二便调和,身微热,或时热时退,手足心更热诸症。此中气不足,虚火泛上也。法当补中益气为主。

  • 黄连芽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黄练芽,详该条。

  • 曹怀静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业儒兼研究医学书籍,对滑寿《诊家枢要》尤感兴趣,曾用数十年功夫予以补充,编有《诊家补遗》一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