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足太阳膀胱经之脉。《素问·刺腰痛论》:“解脉令人腰痛,痛而引肩,目然,时遗溲。”王冰注:“解脉,散行脉也,言不合而别行也,此足太阳之经。”以其脉如绳之解股,故名。②指络脉。张志聪注:“解脉者,散行
见《本草原始》。为马钱子之别名,详该条。
多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或邪热耗损肺阴所致。临床表现既有肺虚、亦有阴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少苔,脉细数。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治宜滋阴润燥,咯血者须清络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温热药治寒证,寒象不解而更甚,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而是真阳(肾阳)不足的虚寒;应温补肾阳,则寒象自除。参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条。
书名。1卷。清·姚龙光撰。首列“刍言”数条,指斥医界积习,阐发“医者以认症为最要”,治病需“目见、耳闻、口问、手诊四事合参”等见解。其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妇产、儿科治案。分析病因、病证较细致,但医
书名。4卷,分26门。清·王泰林撰,方耕霞整理。刊于1898年。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症情似疟而非疟的一类病症。《证治要诀·疟寒热》:“外有伤寒,往来寒热如疟;劳病,往来寒热,亦如疟。谓之如疟,非真疟也。然伤寒寒热如疟,初必恶风寒,发热,头痛体疼,自太阳经而来;劳病寒热如疟,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指小儿因疳而致的癖疾,疳、癖并存之证。癖块潜匿于右胁下,其状如梳,触之隐痛。兼见肌肉不生,渐成羸瘦,或作潮热,肚腹渐大。治宜消疳化癖。
补法之一。补气与养阴生津并用的治法。气津两虚,表现为汗出过多、肢体怠倦、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虚或细,用生脉散之属,以益气敛汗,养阴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