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礞石

礞石

药材名称礞石

拼音Ménɡ Shí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变质岩类岩石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的石块或碎粒。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

原形态①绿泥石片岩

主要由绿泥石组成,常成细小鳞片或针状集合体,厚者呈块状。颜色由绿色以至暗绿色。硬度2~2.5。常含有磁铁矿、阳起石、绿帘石,多呈良好的小晶体,间或含有长石

云母片岩

主要由云母属矿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等其他矿物。最常见的是白云母片岩和黑云母片岩,具有极显着的片理构造。颜色视所含云母的种类而异,如含白云母较多时,就呈银白色或银灰色,如含黑云母较多时,则颜色深暗。

性状①青礞石(《圣惠方》)

为绿泥石片岩的岩石,呈不规则扁斜块状或斜棱状的小块体,大小不一。全体青灰色或灰绿色,微带珍珠样光泽。体重、质软、易碎,用指甲即可划下碎粉末。断面层片状,可见闪闪发光的星点。无臭、味淡。以色青、块整、断面有星点、无泥土夹杂者为佳。微溶于盐酸,而使酸液呈黄色,在浓硫酸中部分溶解。

产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

②金礞石

又名:酥酥石、烂石。为云母片岩的岩石,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碎粒状。全体呈棕黄色,带有耀眼的金黄色光泽。质脆、易碎。气微味淡。以色金黄、块整、无杂质者为佳。

产河南、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青礞石主要成分为镁、铝、铁、硅酸及结晶水,为一种形似云母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因含显着量的低铁,故常呈绿色。

金礞石主要成分为云母(黑云母、白云母)与石英,亦即主含钾、镁、铝、硅酸等与结晶水,亦可含钒(白云母的成分)。

炮制煅青礞石:拣净,加等量的火硝混合,置坩埚内煅烧至烟尽为度,用水飞法制成细粉,或取净青礞石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呈金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簸取净礞石,除去沙石。

①《品汇精要》:"礞石,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定,铁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至上有金星透出为度,候冷,研为极细末。"

②《纲目》:"用大坩埚一个。以礞石四两,打碎。入消石四两,拌匀,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尽其石色如金为度。取出研末,水飞去消毒,晒干用。"

性味咸,平。

①《医学入门》:"味淡,无毒。"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经疏》:"辛咸,平,无毒。"

归经入肝、肺、胃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胃三经。"

功能主治坠痰,消食,下气,平肝。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①《嘉佑本草》:"治食积不消,留滞在脏腑,宿食症块久不瘥,及小儿食积羸瘦,妇人积年食症,攻刺心腹。"

②《品汇精要》:"坠痰消食。"

③《医学入门》:"得焰消,能利湿热痰积从大肠而出,因湿热盛而皮肤生疮者,一利即愈。"

④《纲目》:"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3~5钱;或入丸、散。

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

①《嘉佑本草》:"得硇砂巴豆大黄、京三棱等良。"

②《本草从新》:"气弱血虚者大忌。"

复方①通治痰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两(煅过,研飞,晒干,一两),大黄(酒蒸)八两,黄芩(酒洗)八两,沉香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则服一、二百丸,温水下。(《养生主论》滚痰丸)

②治中痰并一切痰症:礞石二两(煅,乳淬),大黄二两(九蒸),沉香一两,半夏二两(姜、矾制),陈皮二两,黄芩二两(酒制)。为末,陈米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钱。(《惠直堂经验方》礞石化痰丸)

③治大人小儿食积成痰,胃实多眩晕者:青礞石七钱,火硝七钱(同研炒,以火硝过性为度),枳实木香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红曲二两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④治诸积癖块,攻刺心腹,下痢赤白,及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之疾,尤治饮食过多,脏腑滑泄,久积久痢:青礞石半斤,捣,罗过,用消石二两,细研,于坩埚内,铺头盖底,按实,用圆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两,同研极细,滴水为丸,如小鸡头大,候干,再入坩埚内,用少火煅红收之。每有虚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温水送下,以少食压之,久病泄泻,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杨氏家藏方》金宝神丹)

⑤治妇人食癥,块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两(不夹石者,细研),朱砂一分(细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上药郡研令匀,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二丸,取下恶物为效。(《圣惠方》礞石丸)

⑥治急慢惊风,痰潮壅滞,塞于咽喉:青礞石一两,入臼窝内,同焰硝一两,用白炭木煅令通红,须硝尽为度,候药冷如金色,取出,研为细末。急惊风痰发热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调服;慢惊脾虚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研,煎稀糊入熟蜜调下。(《婴孩宝书》夺命散)

⑦治一切积,不问虚实冷热酒食,远年日久:青礞石二两(研),滑石一两(研),青黛半两,轻粉三钱。上同研匀。每服一钱,面汤调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药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药,候次日晚未动,再服半钱,取下恶物,更以汤粥将息三二日,如是无积,药随大便下,并无所损忌,次日将息。(《普济方》礞石散)

各家论述《纲目》:"青礞石,其性下行。肝经风木太过,来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上中二焦,变生风热诸病,故宜此药重坠。制以消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诸证自除。汤衡《婴孩宝鉴》言礞石乃治惊利痰之圣药,吐痰在水上,以石末糁之,痰即随水而下,则其沉坠之性可知。然止可用之救急,气弱脾虚者,不宜久服。杨士瀛谓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惊之类,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隐君则谓痰为百病,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滚痰丸通治百病,岂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虚证,一医与礞石药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医虚虚之过,礞石岂杀人者乎!况目盲之病,与礞石并不相干。"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通天草

    《中药大辞典》:通天草药材名称通天草拼音Tōnɡ Tiān Cǎo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7~8月间,将茎割下,晒

  • 小罗伞

    药材名称小罗伞拼音Xiǎo Luó Sǎn别名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 玄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玄参药材名称玄参拼音Xuán Shēn英文名RADIX SCROPHULARIAE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

  • 火秧竻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广州植物志》),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广西中兽医药植》),火虹、火巷、美泽大戟(《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

  • 临时救

    药材名称临时救拼音Lín Shí Jiù别名黄花草、九莲灯、匍地龙(《湖南药物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胡氏排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弱,丛生,

  • 瓦韦

    《全国中草药汇编》:瓦韦药材名称瓦韦拼音Wǎ Wéi别名剑丹、七星草[北京]、骨牌草、小叶骨牌草、金星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

  • 无名木皮

    《中药大辞典》:无名木皮药材名称无名木皮拼音Wú Mínɡ Mù Pí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无名木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名子"

  • 伸筋草

    《中国药典》:伸筋草药材名称伸筋草拼音Shēn Jīn Cǎo英文名HERBA LYCOPODII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

  • 湖瓜草

    药材名称湖瓜草拼音Hú G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mallhead Lipocarpha别名钮草、七子关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湖瓜草的全草。拉丁植

  • 白杨树皮

    《中药大辞典》:白杨树皮药材名称白杨树皮拼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别名白杨皮(《梅师集验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原形态山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