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皮肤上的细毛。《灵枢·五变》:“循毫毛而入腠理。”②眉中的长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病名。指接触沥青而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因体质特异,沥青热毒入侵,蕴郁肌肤所致。以颜面、颈、手指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多见。初起为光泽红斑,干燥灼痛或瘙痒;继则肿胀,皮肤
即防己黄芪汤,见该条。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②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③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④见《安徽中草药》。为藁本之别名,详该条。
审察舌、鼻、目、口唇、耳等苗窍的变化,作为识别内脏病变的参考。如心火炽盛可见舌赤糜烂;邪气壅肺,可见鼻翼煽动;肝胆湿热,可见目睛发黄;脾胃虚寒,可见口唇淡白;肾气亏损,可见耳鸣等。参见五官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手丫支、手背丫、手丫毒、丫痈、鸦叉、手丫疔、丫指毒。包括了手背丫及掌心丫。即五指丫处、结毒焮肿,除虎口外,皆同手丫发。证治同手发背条。
推拿手法。①见《保生秘要》。用手指指腹或掌根在穴位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仅在体表皮肤上旋围摩擦,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常用于头额、腹部及手掌部。《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运则行之,谓四面旋绕而运动之也
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蛊。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宜用五苓散之类。因风寒与腹内气血相结而致。症为腹皮隆起,推之可移
经外奇穴名。见《腧穴学概论》。位于腹右侧,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主治阑尾炎。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脉会太渊。”太渊为肺经输穴。肺朝百脉,本穴位于寸口,寸口为脉之大会,候诊脉气之处,故云脉会太渊。凡脉病皆可酌情针灸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