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盘肠产

猜你喜欢

  • 筋燥

    病证名。指筋脉干燥,屈伸不能自如之证。《圣济总录纂要》卷二:“天癸亏而凝涩,则肾脂不长。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多由肝经燥热,血液衰少,或肾虚髓少,筋

  • 利机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石门,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会阳,见该条。

  • 冷服

    指中草药煎剂待冷却后服,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如寒剂冷服,适用于大热证;热剂冷服,适用于假热真寒证(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 伤寒论三注

    书名。16卷。清·周扬俊撰于167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在原文编次方面,

  • 羊矢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瘿瘤……胸堂、羊矢,灸一百壮。”定位缺如。《医学入门》定于“气冲下一寸”。《类经图翼》定于“会阴旁三寸,股内横纹中,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可刺三分,灸七壮。”近代《针灸孔

  • 外阴搔痒

    即阴痒。详该条。

  • 汗疹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 坏伤寒

    即伤寒坏病。见《诸病源候论·伤寒诸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坏伤寒》:“坏伤寒者,以医者不辨阴阳,错谬下汗,置病不解,坏证乱经。又伤寒过经,热留脏腑,病候数变,久而不差,阴阳无复纪律,皆名坏病。”参见

  • 痧麻明辨

    书名。1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列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候、治则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

  • 耳响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