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

又称埋针疗法。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如背部、四肢或耳部等)的穴位。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可横刺;如用揿针,则直刺。若无不适,即可以胶布固定。据情留置1~7天,夏季宜酌减,以防感染。留置期间可嘱患者自行按压,以加强刺激。本法对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胃痛、神经衰弱等疗效较优。

猜你喜欢

  • 耶悉茗花

    出《南方草木状》。为素馨花之别名,详该条。

  • 棉桃壳

    见《安徽中草药》。即棉花壳,详该条。

  • 遍体麻木

    浑身麻木的别称。《医林绳墨·麻木不仁》:“遍体麻木者,多因湿痰为病。”详浑身麻木条。

  • 王綎

    【介绍】:明代医生。字大仪,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人。因病,发其先世所藏方书,潜心探究,终以医名。为医重视理中气,不泥于古。兼工诗,人谓得盛唐体。著书甚多,卒年89岁。

  • 胎水肿满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水、胎间水气。指妇女妊娠五、六个月后,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胞中蓄水,泛溢周身,以致遍身肿满,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喘不得卧的病证。相当于羊水过多症。宜健脾行水

  • 痒痒草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小五爪龙

    见《云南中草药》。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血瘀崩漏

    病证名。属崩漏证型之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挟外感,内伤,以致瘀血停滞于内,冲任失调,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发为崩漏。症见阴道突然出血,量多不止,或血量虽少而淋沥不断;色紫黯有块,小腹疼

  • 敷贴

    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即敷药。详该条。

  • 风寒湿

    风、寒、湿三种邪气互相结合而成的致病因素,为痹证的主要病因。《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