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
出《药性论》。即刺蒺藜,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刺蒺藜,详该条。
肐同胳。详胳膊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尽言。精于医,生平欠详。
针刺术语。指保持针刺得气状态,不使消失。《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证候名。脾虚兼寒,运化功能低下。症见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泛清涎,大便溏泄,或浮肿,或妇女崩漏,白带清稀。《景岳全书·传忠录》:“腹满时减者,以腹中本无实邪,所以有时或减,既减而腹满如故者,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木贼一钱半,淡豆豉、夏枯草、焦栀子各三钱,桑叶、制香附、牡丹皮各二钱,炙甘草五分,鲜葱白三枚,鲜荷梗五寸。水煎服。功能和解少阳。治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者。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小嘴即小眦,即小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红大戟,详该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绞股蓝之别名,详该条。
外治法之一。见《理瀹骈文》。按成方配伍,将有关药物研成极细粉备用。用时使药粉直接接触疮面者,谓之掺药。根据疮疡性质、发病阶段和药物作用的不同,分为消散、拔毒、去腐、生肌、止血、平胬等数种。临证针对病情
喑俳的别称。见《医略十三篇·类中风》。详喑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