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沙糖

白沙糖

《中药大辞典》:白沙糖

药材名称白沙糖

拼音Bái Shā Tánɡ

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性味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本草衍义补遗》:"入脾。"

功能主治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用法用量内服:白汤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调敷。

注意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纲目》:"久食则助热,损齿。"

②《本草从新》:"中满者勿服。"

复方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孟诜)

②治腹紧(一作’腹中紧张’):白糖,以酒二升煮服。(《子母秘录》)

③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点浓汤饮。(《随息居饮食谱》)

④解盐卤毒:糖霜多食。(《随息居饮食谱》)

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河北中医药集锦》白糖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沙糖

药材名称白沙糖

拼音Bái Shā Tánɡ

英文名White sugar

别名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出处出自1.《纲目》: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皆一物而有精粗之异也。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后汉书》注所谓猊糖是也;以石蜜和诸果仁及橙橘皮、缩砂、薄荷之类作成饼块者为糖缠;以石蜜和牛乳、酥酪作成饼块者为乳糖;皆一物数变也。《唐本草》明言石蜜煎,沙糖为之,而诸注皆以乳糖即为石蜜,殊欠分明。按王灼《糖霜谱》云,古者惟饮蔗浆,其后煎为蔗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中液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原形态甘蔗,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m,粗2-5cm,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mm;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长40-80cm,宽约20mm。花序大型,长达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mm,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mm。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mm,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资源分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性味甘;平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生津润燥。主中虚腹痛;口干燥渴;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入汤和化,10-15g。外用:适量,调敷。

注意湿重中满者慎服。小儿勿多食。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石蜜,其味甘,其气寒,其用在脾,故主心腹热胀。甘寒能除热生津液,故止口干渴及咳嗽生痰也。多食亦能害脾,以其味大甘耳。

2.《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3.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4.《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两头尖

    药材名称两头尖拼音Liǎnɡ Tóu Jiān英文名RHIZOMA ANEMONES RADDEANAE别名红背银莲花、红被银莲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

  • 无名木皮

    《中药大辞典》:无名木皮药材名称无名木皮拼音Wú Mínɡ Mù Pí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无名木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名子"

  • 碎米柴

    药材名称碎米柴拼音Suì Mǐ Chái别名八宇草(《植物名实图考》),漆大伯、天小豆(《江西民间草药》),辫子草、马尾草、细鞭打、消黄散、细叶兰,逍遥草、斑鸠窝、散风散、马龙通、

  • 鲸蜡

    药材名称鲸蜡拼音Jīnɡ Là别名鲸脑油、抹香鲸脑油来源鲸目鲸科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 L.,以鲸骨腔中油质之固形成份精制后入药。生境分部发布全球,栖于远洋暖流。性状鲸脑油为

  • 四叶草

    《中药大辞典》:四叶草药材名称四叶草拼音Sì Yè Cǎo别名冷水丹、风车草、四方草(《江西草药》)。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四叶葎或细四叶葎的全草。夏季花期采收,晒干或鲜

  • 北鹤虱

    药材名称北鹤虱拼音Běi Hè Shī英文名FRUCTUS CARPESII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 安徽杜鹃

    药材名称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

  • 白云瓜叶

    药材名称白云瓜叶拼音Bái Yún G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hurch.et Gagnep.)R.c.fang

  • 羊肚菜

    药材名称羊肚菜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

  • 瘦风轮

    药材名称瘦风轮别名塔花、剪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瘦风轮Clinopodium gracile (Benth.) Matsum.,以全草入药。6~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