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癀走

猜你喜欢

  • 神圣膏药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当归、藁本各半两,乳香、没药各二钱,黄丹、黄蜡各二两,琥珀、白芨各二钱半,胆矾、粉霜各一钱,白胶香三两,清油一斤,木鳖子(去皮)五十个,巴豆(去皮)十五个,槐枝、柳枝各一百二十条

  • 面浮

    指面部虚浮微肿。多属虚证。《古今医统·面部门》:“面浮属脾土肺金,……面浮则为虚。因脾伤劳役,饮食失节,水土不调,脾气输散不常,肺气传布失度,故面虚浮,眼下如卧蚕之状,或有气喘,皆其候也,此正气不足,

  • 脾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脾黄者,遍身如金色,眼目俱黄,唇口生疮,或吟或咏,有时吐逆,不能下食,大便涩,若脐凸者难治。”治宜土瓜根散等方。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两颊生青脉起,目

  • 蓬莱丸

    《串雅内编》卷一方。苍术(米泔浸透,陈壁土炒)八两,半夏(姜汁制)、柴胡、黄芩、厚朴(姜汁炒)、陈皮、炒枳实、羌活、苏叶、木通各四两,炒山楂、炒莱菔子各六两。为末,鲜荷叶煎汤,加神曲六两,打糊为丸,朱

  • 冷齿

    病名。《医学入门》第七卷:“温风起而冷齿易安。”原注:“温风散……水煎服,仍含漱,治风冷齿痛。”即齿痛之由于风冷者。参见牙痛条。

  • 痧筋

    指发痧时腿弯、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呈深青、紫色或深红色。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血分者多;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者多;伏而不现

  • 头维

    经穴名。代号ST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足少阳之会。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5寸,距头正中线4.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

  • 霶霈

    同滂沛。形容下大雨的情景。《难经·二十八难》:“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霶霈妄行。”

  • 房室伤

    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即房劳。详该条。

  • 夜不安

    证名。指入晚坐卧不宁。《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参见不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