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痧疹

痧疹

病名。为喉痧的别称。见该条。

猜你喜欢

  • 背包生

    指产儿脐带绕颈。《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转身时,偶然脐肠盘于项上,牵系不能即下者,俗名背包生。亦宜推入,轻轻拨去,然后用力。”详碍产条。

  • 八利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八痢。见该条。

  • 急救痧药丸

    《济世养生集》方。又名截痧丹。苍术(米泔浸三日,土炒研末)、蟾酥、雄黄、丁香、木香、滑石、朱砂各一两二钱,麝香三钱。为末,烧酒浸,拌蟾酥,捣为丸,芥菜子大,每服三至五丸。治中暑湿热寒凝,昏蒸郁冒,闷绝

  • 刘信甫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南宋医家。又称刘居士。桃溪(今福建境内)人。本习儒学,后弃儒为医。钻研医术,救治不少病人。1216年(嘉定九年)收集整理治验,编成《活人事证方》、《活人事证方后集》各20卷

  • 人痘接种法

    是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相传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已应用引痘法以预防天花,到公元十六、十七世纪,人痘接种在国内已较普遍并成为专业。其方法分为四种:即痘浆法、

  • 四正散

    《医醇賸义》卷一方。藿香一钱五分,苍术、厚朴、砂仁、陈皮、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神曲三钱,竹茹八分。为细末,加生姜汁二匙,冲服。治暑季饮食不节,外感不正之气而致的呕吐。

  • 类破伤风

    病名。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痉病。《外科枢要》卷三:“大凡痈疽溃后,筋微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 阴寒凝结

    因阳气衰弱,寒邪留滞,出现的寒证病机。其表现有面色苍白、喜温恶寒、四肢不温、腹痛便结、月经不调或局部拘挛疼痛等。治以扶阳温经为大法。又如寒痹久治不愈或外科阴疽等,亦属阴寒凝结。

  • 瘀血短气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血病门》。指血阻于内致气机升降不利者。多因负重拼伤,或郁怒伤肝,血络瘀阻所致。证见胁下支撑作痛,呼吸困难,有短促感。形体羸弱,遇怒恼则胁痛加剧等。治宜化瘀为主,可用麦芽煎汤

  • 风赤疮痍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风赤疮疾。《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由脾脏风热蕴结,两睑似朱涂而生疮,黑睛端然无染,不治便生翳膜。”一般可见眼睑或睑缘红赤起疮及溃烂,痛痒并作。治以祛风清热为主。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