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疾

疟疾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①按临床证候分类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②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③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④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病情控制后,注意预防复发。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味补汤

    《不居集》上集卷十方。燕窝、海参、淡火肉、鳗鱼。水煮,或入鲜紫河车一具,同煮极烂,取汁饮用。治虚劳日久,脾胃薄弱者。若遗精,加鱼鳔;泄泻,加莲子肉、山药。

  • 寒热错杂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

  • 吐弄舌

    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 小夺命散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槐实、地丁、地肤子各等分,水煎服,或加蟾酥少许同服。治疔疮,及脑疽,恶毒。

  • 太阴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署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症见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踝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

  • 青橘皮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青皮,详该条。

  • 女科歌诀

    见邵氏医书三种条。

  • 青道

    月球所运行之道。出黄道东者,有青道二,立春春分,月从青道行。《汉书》:“月有九行者……青道二,出黄道东。”

  • 折郁汤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丁香、木通、白蔻仁。水煎服。治水郁。

  • 丁履中

    【介绍】:见丁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