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在上肢者称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在下肢者称足五里,此处之脉动,为古代三部九候诊法中“下部天”的测按部位,以候肝气,属足厥阴肝经。见各该条。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劳宫,见该条。
又称通乳、下乳。指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由于气血虚弱而致缺乳,症现乳汁全无,或有而不多,乳房无胀痛感,面白唇淡,食少便溏,治宜补血益气,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方见缺乳条);由于肝郁气滞而致缺乳,症现
见遂生编条。
病名。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名曰伏暑晚发
即大肠经实热。《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治宜苦寒攻下。
经验方。见《外科学》(武汉医学院)。黄连、黄芩、黄柏各等分。为细末,每20克加枯矾5克,置石蜡油或麻油1000毫升中,高压灭菌后,加冰片5克。直接涂抹创面,或制成油纱布外敷包扎。治烧伤。
指五脏辨证。临床要综合五脏见证,审察其阴阳虚实。《素问·方盛衰论》:“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18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
病名。《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冰片破毒散,治急、慢喉痹,肿塞切痛。”冰片破毒散(朴硝四钱,姜蚕八钱、甘草八钱、青黛六钱、马屁勃三钱、蒲黄五钱、麝香一钱、冰片二钱),为细末,每用一钱,清水调咽。
痰证之一。因痰饮留于四肢、膈上或胁下所致。见《赤水玄珠》卷六。《不居集》卷十七:“饮痰,停于膈上,一臂不遂,时复转移一臂,蓄于胁下,胁痛干呕,往来寒热。”《张氏医通》卷四:“饮痰成呕吐,胁痛,四肢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