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猛疽

猛疽

病名。多由肺肝二经蕴热,痰毒邪火上攻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焮红,漫肿疼痛,汤水难入,呼吸不利,寒热大作。《灵枢·痈疽篇》:“痈发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因其来势太猛,倘猛不可遏。”(《外证医案汇编》卷一),故曰猛疽,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普济消毒饮黄连消毒饮等加减。本病类今之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参见喉痈条。此外亦有谓猛疽即结喉痈。“问当结喉生痈何如,曰:是名喉痈,又名猛疽。以其势毒,猛烈可畏也。”(《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可与结喉痈条互参。

猜你喜欢

  • 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之简称。详该条。

  • 宋慈

    【生卒】:1185~1249【介绍】:宋代法医学家。字惠父。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幼年随同乡吴稚(朱熹的弟子)学习,受到唯心主义理学的影响。二十岁入太学,1217年(嘉定十年)中进士,先后任赣州主簿、

  • 催气

    指针刺时,采用各种刺激手法促使得气尽快出现。《神应经》:“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临床上,通常采用持续捻转或提插,改变针刺的深度和方法,或用循、摄、弹、摇

  • 肝痿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

  • 关窍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关节。详该条。

  • 张曜孙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家。字仲远,江苏阳湖(武进东)人。少阳曾学医,后以孝廉任官于湖北。于1830年撰《产孕集》二卷(1837年刊行),列述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辨产、产戒、用药、调摄、拯危等

  • 从荣置气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泻之时,从荣置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深部候气,并向浅部引提。后世刺法以先深后浅为泻,理本于此。

  • 清金丸

    《丹溪心法》卷二方。①贝母、知母各半两,巴豆(去油膜)半钱。为细末,姜泥为丸,朱砂为衣(一云青黛为衣),每服五丸,食后白汤送下。治食积火郁嗽。②又名与点丸。炒黄芩。为细末,煮糊或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

  • 石竹根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竹凌霄之别名,详该条。

  • 湿痰嗽

    病名。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万病回春》卷四:“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详痰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