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狐疝

狐疝

病名。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寒气下注,入于中,名曰狐疝,亦属病。”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为主。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或二陈汤加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等。若有囊热者,去干姜加山栀仁。若日久气虚,不能提絜,劳累即发,可用升举之法,方如补中益气汤等。参见气疝、阴狐疝气等条。

猜你喜欢

  • 天柱骨倒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指小儿颈项软弱无力,头向下垂不能抬起的证候。天柱骨即颈椎。项为督脉及足太阳经脉所过。天柱骨倒,见于胎禀不足,或病后阴虚及督脉空虚的病者。治宜滋阴益髓,用六味地黄

  • 湿热腹胀

    病证名。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

  • 捣针法

    见提插法条。

  • 中髎

    经穴名。代号BL3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三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滞产,便秘,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

  • 山马蹄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萝芙木之别名,详该条。

  • 修龄要旨

    养生及气功学专著。明初冷谦编撰。书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却病歌诀、却病八则等编。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

  • 桂苓甘术汤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 胀病

    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的疾患。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简称胀。《灵枢·胀论》载有五脏六腑胀病症状。《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胀病有虚实之分。其病多由七情

  • 握灵本草

    药物学著作。一名《东皋握灵本草》。10卷,又补遗1卷。清·王翃撰于1683年。据作者自序提到,喻嘉言曾见本书,并有“君其手握灵珠以烛照千古乎”一语,遂名其书为《握灵本草》。卷首载《神农本草经·序例》及

  • 胃经失血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