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郁胃脘痛

火郁胃脘痛

病证名。指肝火郁热所致的胃脘痛。见《类证治裁·胃脘痛》。《医醇賸义》卷四:“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丸主之。”《症因脉治》卷一:“时作时止,痛而汗出者,火也。热而无滞者,清火为急,清胃汤;热而有滞者,消滞为先,栀连保和散。”《类证治裁·胃脘痛》:“火郁致痛,发则连日,脉必弦数,当苦辛泄热,姜汁炒黄连,山栀泻火为君。香附川芎陈皮枳壳开郁为臣,反佐炮姜从治为使。”化肝煎一贯煎亦可随症选用。参见胃脘痛条。

猜你喜欢

  • 卒脑风证

    证名。指内、外障之有太阳穴部剧痛表现者。《证治准绳·杂病》:“太阳内如槌似钻一团而痛也。若痛及目珠,珠外有赤脉纵贯及瘀滞者,必有外之恶证来矣;若珠不赤痛,只自觉视如云遮雾障,渐渐昏眇者,内证(内障)成

  • 舌下痈

    病名。即痈生舌下。《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参见舌痈条。

  • 申光逊

    【生卒】:约九世纪【介绍】:唐代曹州(今山东曹县)的地方官吏,桂林人。因以醇酒、胡椒、干姜温服得汗的方法治愈孙仲敖的“脑痛症”,名著于一时。

  • 食呕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证治要决》卷六:“食呕,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

  • 陈达叟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蔬食谱》、《中朝食谱》。

  • 松果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 转乳

    即乳。详该条。

  • 李修之

    【介绍】:见李惺庵条。

  • 假令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由教授假拟某种疾病的证候和表现特点,令被试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考核其实际诊治技术能力。相当于现在的病案讨论。

  • 李立之

    【介绍】:宋·儿科医生。临安(今杭州)人。以擅长儿科名闻一时。据传有儿患乳搐心者,婴儿忽喑哑,不能出声。令以被裹小儿,掷之于地,儿大惊,遂能声言。时人称其医术高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