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罐法

火罐法

拔罐法。其操作方法,有下列几种:①闪火法:用镊子夹住蘸有95%酒精的棉球(或以粗铅丝一端裹以纱布蘸取酒精)点燃后,伸入罐内缓动片刻,随即退出,迅速将罐口复罩在应拔罐的部位上,让罐吸紧后再松手。应用此法时,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以免燃烧时滴下;也不要使蘸有酒精的棉球碰触罐口燃着,烫伤皮肤。②投火法:用小纸片(最好用带蜡油的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待火旺而纸片尚未烧尽时,迅速将火罐的罐口罩合在拟拔的穴位或皮肤上,让罐吸紧后再松手。应用此法时,须注意不要将火罐烧得发烫,且动作要快;防止烫伤皮肤。③架火法:取一直径约2~3厘米而不易燃烧和不易传热的块状物,作为点火架垫在穴位上,上面平放一个小酒精棉球,燃着后,随即将罐罩上,火熄灭后火罐就吸住了。在应用时扣罩要准确,不要将燃烧着的点火架碰翻。④滴酒法:将酒精滴1~2滴在罐内中段,再将罐转动几下,使酒精均匀地附在罐壁上,但不要沾染在靠近罐口的罐壁上,然后用火柴点燃,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⑤贴棉法:用一小块薄薄的药棉,沾以酒精(不要太湿,以免燃烧时,酒精滴下,烧伤皮肤)。贴在罐内壁上中段,用火点燃后,迅速扣上。

猜你喜欢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上行的叫做顶。顶药多吐。例如皂矾顶,治风痰上涌而昏倒,用皂荚末、生矾末、腻粉作散剂,水调一钱服下即吐。(腻粉有二种:一为汞粉,一为铅粉,均有毒,宜慎用)

  • 掌参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手掌参之简称,详该条。

  • 丝毛草根

    见《中药志》。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 鸡冠疮

    病证名。见清·崔秉铣《妇科宗主》。指阴挺脱出红肿溃破者。外用《妇科宗主》方:飞矾、铜绿、五味、雄黄、桃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五钱,以方内雄黄为衣,每周一丸纳阴中。

  • 鲤鲮丸

    《串雅内编》卷一方。当归尾五钱,大黄、荆芥、桔梗、炙乳香、炙没药各二钱,黄芩、连翘各三钱,防风、羌活各二钱五分,朱砂一钱五分,全蝎一钱,蝉蜕二十个,僵蚕二十五条,黄明胶(土炒)一两,雄黄七分,蜈蚣四条

  • 交接出血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八。亦名交结出血、交感出血。指性交出血。多因肝火妄动不能藏血,脾虚不能摄血,或交媾损伤所致。治宜调补肝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伏龙肝。应检查局部有无损伤及病变,可用中西医

  • 凤仙子

    见《本草纲目》。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 瘫缓风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一作摊缓风。即摊缓。详该条。

  • 紫石汤

    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即风引汤第一方,见风引汤条。

  • 喉底

    即咽后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