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毒发斑

温毒发斑

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又名时疫发斑瘟疫发斑,时气发斑。多因毒气弥漫营卫三焦壅闭,燔灼气血所致。《重订广温热论·论温热兼症疗法》:“温毒发斑,不因失汗、失下。初起脉浮沉俱盛,壮热烦躁,起卧不安;外或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吐脓血面赤如锦纹,身痛如被杖;内则烦闷呕逆腹痛狂乱,躁渴,或狂言下利。如是而发斑者,点如豆大而圆,色必紫黑而显,胸背腰腹俱稠。毒气弥漫营卫,三焦壅闭,燔灼气血,斯时而任白虎之化斑犀角大青之解毒,邪毒得凉而愈郁,反致不救;惟下之则内壅一通,邪气因有出路,斑毒亦从而外解矣。治法紫草承气汤、拔萃犀角地黄汤二方合用,加金汁,皂角刺最效。病势极重者,症必浑身发臭,不省人事,口开吹气,舌现黑苔黑瓣底,必须用十全苦寒救补汤,生石膏加重四倍。“…·惟斑色紫者虽为危候,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连投数剂,亦可十中救二三。”参见温毒、瘟疫、时疫发斑、瘟疫发斑条。

猜你喜欢

  • 张山雷

    【介绍】:见张寿颐条。

  • 泻心导赤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木通、生地黄、黄连、生甘草。加灯心,水煎服。治小儿心经有热而致的吐舌,面红烦渴,小便赤涩。

  • 阴地流泉

    流于阴地的泉水。因长期不见日光,又含有动、植物腐烂后的毒质,如不经处理,饮后易引起中毒。

  • 痘疹心法秘本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 谢毓秀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学医于外祖李岚溪。认为寒为百病之长,故将寒症列于所著《回生达宝》一书之首。

  • 陈岳谿

    【介绍】:见陈文治条。

  • 清咽栀豉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栀子、豆豉、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甘草、犀角、僵蚕、连翘、桔梗、马勃、蝉蜕、芦根、灯心、竹叶。水煎服。治疫喉邪郁未透,内火已炽,咽喉红肿白腐,壮热汗少,痧隐不齐,心烦懊憹,舌干口渴

  • 黄藤木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 暑热证

    病证名。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出叶天士《幼科要略》。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小儿,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为主要症状。因其发病都在夏季,又无一般常见暑温病的发病规律,病程中无其他合并症发生,

  • 叶氏录验方

    书名。3卷。宋·叶大廉辑。原刊于1186年。本书为作者在各地行医时亲自试用和收集的一部验方集。上卷为治诸风、伤寒、气病等验方;中卷为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等验方;下卷为小儿、杂病、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