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丹轸者,肉色不变,又不热,但起隐疹,相连而微痒。”多由热毒蕴结肌肤所致。其证遍身灼红,上起细小疹点,形如麻粒,痒痛微肿。治宜内服消风散,外用白芷根叶煮汤洗之。
《医宗说约》卷五方。威灵仙一两,蝉蜕、川芎、当归(原书缺量)、麻黄(春用七钱,秋用九钱,夏用五钱,冬用一两二钱)。先用羊肉一斤煎汤代水,去羊肉,入诸药更煎,去渣,早、中、晚分三次服完,用羊肉、好酒过口
病名。出《枕藏外科钞》。即涌泉疽,见该条。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沙通痧。详痧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手缩、脚缩、舌缩、唇缩、阴缩,属小儿危重证候。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胡椒药材之一种,详胡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