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翼首草之藏语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指稍劳即出汗。多因脾虚气弱,以致稍劳即汗出淋漓。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即龈交。详该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定位。《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的变化。
见《本草蒙筌》。即凤凰衣,详该条。
痓同痉。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痉病。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①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岗梅根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冰糖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