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痢

气痢

病证名。①指中气下陷致痢者。症见气短言微,面色白,下痢滑脱,所下之物不粘不臭,大便矢气而出。治宜温涩固脱。《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气痢,诃黎勒散主之。”《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气利,……若所利之气不臭,所下之物不粘,则谓气陷肠滑,故用诃黎勒散以固肠,或用补中益气以举陷亦可。”②指气滞致痢者。症见下痢如蟹渤,秽臭稠粘,常伴腹部胀痛。治宜行气导滞消积为主。《医学入门》卷五:“气痢如蟹渤,拘急独甚,流气饮子古萸连丸六磨汤。”《世医得效方》卷六治气痢用牛乳荜拨煎服。③指冷气停于肠胃致痢者。《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冷气停于肠胃间,致冷热不调,脾胃不和,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痢赤白,名为气痢。治宜厚肠胃,调冷热,益脾气,则痢当自愈。”参痢疾条。

猜你喜欢

  • 赵兰亭

    【介绍】:清代医家。字延海。天台(原属浙江会稽)人。采集众说,收录秘方,辑成《伤科秘旨》一卷(1852年刻)。

  • 干咳

    病证名。见《理虚元鉴》。即干咳嗽。详该条。

  • 术米汤

    《医醇賸义》卷三方。当归、白术、半夏各一钱五分,茯苓、海浮石、杏仁各三钱,薏苡仁八钱,橘红一钱,莱菔子二钱,栝蒌仁四钱。水煎,加姜汁二小匙,冲服。治脾咳,胸懑痰稠,食少体倦。

  • 里实

    又称内实。①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②泛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

  • 亢阳

    阳气亢盛。一般指阴气不足,不能涵敛阳气,阳气独亢的病机。如肝阴虚,肝阳上亢;肾阴虚,命火偏旺等。

  • 乳结核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乳核、乳中结核。为乳疬、乳癖、乳痨、乳岩等仅以乳房结块为早期特征的多种乳病总称。证治因病而异,详各条。

  • 痘衣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发热、出痘证候较缓,不致发生危险。

  • 疔疮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 天钓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症之一。见《幼科发挥》。天钓表现有壮热,惊悸,眼上视,手足抽掣,或啼或哭,喜怒不常,甚或爪甲发青等症状。由风热炽盛,窜扰经络所致。治宜和解风热。用羚角钩藤散或小儿回春丹。针刺丰隆、曲池

  • 商阳

    经穴名。代号LI1。出《灵枢·本输》。别名绝阳。属手阳明大肠经。井(金)穴。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背动、静脉网。主治中风昏迷,发热,耳聋,齿痛,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