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乱

气乱

①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病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类经》注:“大惊卒恐,则神志散失,血气分离,阴阳破散,故气乱矣。”本证由于情志因素所致者常见呼吸喘促,神志散乱、心慌汗出,脉来急速不匀。治宜平惊镇怯,安神定志。参见九气条。②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于夏秋大热之时,伏暑伤冷,则心脏烦躁小便不利清浊不分,阴阳二气相干,名曰气乱。……其证乘热伤冷,气逆而喘,腹胁胀满身热脉乱,头痛体疼,如伤寒之状,上即大吐,下即大泄,重者四肢厥冷,脚胫转筋,法当调顺其气,分别清浊,升降阴阳。”

猜你喜欢

  • 白术芍药散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痛泻要方,见该条。

  • 莲蓬壳

    出《海上方》。为莲房之别名,详该条。

  • 图经衍义本草

    药物学著作。又名《新编证类图注本草》。42卷。题名宋·寇宗奭撰,许洪校。这是将唐慎微《证类本草》和寇宗奭《本草衍义》加以合纂的一种改编本。

  • 蛀疳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于阴茎上者。

  • 华良姜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廉姜之别名,详该条。

  • 思噎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多见于思虑过多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膈所致也。”参见五噎、噎条。

  • 化州陈皮

    见《本草从新》。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咸鱼草

    见《岭南草药志》。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胸汗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心胸局部多汗。《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名曰心汗。”参见心汗条。

  • 咽喉

    出《灵枢·忧恚无言》。①指咽,即单指口咽部。②咽和喉的总称,即泛指口咽部和喉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