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卷三方。大黄(酒炒)、巴豆(去壳,去油)、干姜各一钱。研细,姜汁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五至七丸,用姜汤化下。若服后泻不止者,用冷粥饮之即止。治中食,胸高满闷,用吐法不效者。若昏晕不醒,四肢僵硬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亦名月候过多、经乍来乍多。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超过正常,或经行时间延长,超过七、八天以上,量亦增多。多因气虚不摄,血热内扰,劳伤冲任等所致。详气虚月经过多、血热月
见《四川中药志》。即南五味子,详该条。
医史参考读物。又名《医诂》。2卷。清·郑文焯撰。刊于1891年。本书对古代一些重要医籍及治病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和论述。但多从旧的史学观点出发。此外,并辑录了历代文献中若干医药佚文。
是用药制丝线(或普通丝线)或橡皮筋等挂断肛门瘘管的方法。亦适用于疮疡溃后形成的瘘管。其原理是利用线的张力促使局部气血阻塞,肌肉坏死,以达到切开瘘管的目的。
病名。即脱臼,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痓病章》。指气血虚极,不能养筋所致的痓病。《医学正传·痓病》:“亦有绝无风邪,而亦能使人筋脉挛急,而为角弓反张之候者,血脱无以养筋故也。”证见四肢搐搦,头昏目花,自汗,神疲,气短
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地廓。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又名牙齿出血、牙衄、牙血。《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因过食辛辣炙煿,阳明积热所致者。症见口臭便秘,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