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损伤咳

损伤咳

病证名。即损嗽。《不居集》卷十五:“损伤咳,男妇因跌打损伤,负重辛苦,劳力伤损,肺脏既损,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吐咯紫血。宜去心肺瘀血当归饮。”参见损嗽条。

猜你喜欢

  • ①通注。敷涂。《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贾公彦疏:“祝,注也,注药于疮。”②古代巫医所用的一种精神疗法。《灵枢·贼风》:“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而已也。”参见祝由条。

  • 痱(féi 肥)

    ①义同废。是一种中风后遗症。《金匮要略》称作中风痱,一般叫风痱,类似偏枯。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身无痛,或有意识障碍。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故名。《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

  • ①运输或灌注。《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②音义同腧,穴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 胃反

    病名。①见《肘后备急方》卷四。指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灵枢·九针论》:“膺喉首头应夏至。”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一年中阳气最盛,白昼时间最长的节气是夏至,人体的头部为诸阳之会,所以胸膺咽喉头面部在节气与夏至相应。

  • 燥剂

    十剂之一。用苦温或苦寒药物组成,具有燥湿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日: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张从正曰: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辈以燥之;若病湿气,则陈皮、木香、白术、

  • 幼儿积聚

    病证名。《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幼儿断乳纳食,值夏月脾胃主气,易于肚膨泄泻,足心热,形体日瘦,或烦渴善食,渐成五疳积聚。当审体之强弱,病之新久,有余者疏胃清热;食入,粪色白,或不化,健脾

  • 睛高突起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突起睛高。详该条。

  • 虚热痉

    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即本脏自病痉。详该条。

  • 漏下黄候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