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丹溪心法》卷三。即越鞠丸,见该条。
病证名。①即慢脾风。出《婴童百问》。②指血虚、阴虚内生的风证,亦称内风。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症见眩晕震颤,或手足蠕动,昏仆等。《临证指南》华岫云注云:“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
①小儿推拿方法。操作方法有:①一手握住小儿肘部,一手挟住小儿手指,进行摇动。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摇肘。有通关顺气,补脾和血等作用。②捧住小儿头部耳前上方处,轻轻摇动。用于治疗惊风。见《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又名拭目、摩目,摩眼,揉眼。两手掌擦热后拭摩两眼。有明目作用。《圣济总录》卷一百十三:“气血得温利则宣流,得寒则凝泣。肝藏血,上注于目。若肝经虚寒,则目多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温热论》:“浊邪害清也。”参见湿浊条。
证名。指口唇与指甲泛现青紫的病色。《伤寒绪论》卷下:“唇甲青,色之青者为寒,赤者为热,以寒中于里,则血脉凝滞,不能荣行于外,所以唇爪青黑也。若热毒流入于里而为热厥,则唇甲亦青,但青中必带深紫,与阴寒之
指膝部。膝为诸筋会集之处,是筋会阳陵泉穴之所在,故名。《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①义同废。是一种中风后遗症。《金匮要略》称作中风痱,一般叫风痱,类似偏枯。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身无痛,或有意识障碍。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故名。《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
病名。又名风弦赤烂、胎风赤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复感风邪,风与湿相搏,结于眼弦而发,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胶粘。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湿重用除湿汤;热毒重者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宫代表土运,土运平气之年,无太过与不及,称为正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