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感冒胁痛

感冒胁痛

病证名。《症因脉治》卷一:“感冒胁痛之症,并无时行传染,因自冒风寒,先见恶寒发热胁痛耳聋,呕而口苦,此伤寒阳经胁痛症也。若寒热已除,后乃胁痛干呕,此表解里未和热邪痰饮之症。”又:“感冒胁痛之治,风邪在表,柴胡羌活汤;热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热邪在里,小柴胡加山梔、青皮枳壳;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轻则瓜蒌仁汤,重则十枣汤;若肝胆郁火成痰,家秘胆星汤主之。”参风寒胁痛条。

猜你喜欢

  • 弹筋拨络法

    理筋手法之一。即提弹法。详该条。

  • 目痒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

  • 白珠

    眼的部位。《一草亭目科全书》:“气之精为白珠。”即白睛。详该条。

  • 温肝散寒

    温阳法之一。治疗阳气不足,肝为寒邪所中或寒滞肝脉,出现手足逆冷,干呕吐冷涎,寒疝绕脐痛或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脉沉弦紧诸症。常用方如吴茱萸汤、大乌头煎等。

  • 湿浊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 詹文升

    【介绍】:清代医家。字旭初。安徽璜川人。初业儒后究心医术,活人甚众,为人治疾,常不取酬。且性极宽和,有人侮之,则笑颔以对,毫不介之,人称之为痴先生。撰有《医学十四种》。

  • 还食风

    病名。系指喉内未见肿起,然其初觉饮食有碍,继之则汤水有碍,甚则纳食而复出者。《喉科心法》卷上:“还食风生于关内左右,并无小瘰,亦不浮肿,或不红,或微红,但觉喉间作梗,初起妨碍饮食,日久虽饮汤水,亦觉格

  • 伏暑晚发

    病名。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名曰伏暑晚发

  •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 万汝永

    【介绍】:见万邦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