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吐

惊吐

病证名。又名夹惊吐惊膈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逆早晚发热,睡卧不安者,此惊吐也。心热则生惊,故睡卧不安,而神不宁也。心神不宁,则气血逆乱而吐也。”临床表现多伴有呕吐清水稀涎,面色青白,精神倦怠,发热不高,时而烦躁不安,手足缓缓抽搐,睡时露睛,脉迟细,舌质淡,苔白腻等。先用全蝎观音散(《证治准绳》:全蝎黄芪人参木香白茯苓甘草、石莲肉扁豆白芷羌活防风天麻)镇惊去热;再用橘皮竹茹汤加减,和胃止吐。

猜你喜欢

  • 女阴

    出《素女经》。指女性外生殖器。

  • 数动一代

    ①脉搏跳动数次歇止一次。《灵枢·根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②数脉而有歇止。《素问·脉要精微论》:“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

  • 仁丹

    即人丹,见该条。

  •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

  • 出针

    指将针从刺入的穴位内拔出。出《灵枢·厥病篇》。又称引针、去针、发针、拔针、退针,俗称起针。金·何若愚在《流注指微赋》中指出:“出针贵缓,急则多伤。”参见出针法条。

  • 腰带藤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扁担藤之别名,详该条。

  • 痿漏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 喻氏医书三种

    丛书名。清·喻昌撰。刊于1763年。包括《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各详该条。

  • 匏舌(匏,páo,袍)

    即痰包。详该条。

  • 小舌烂痛

    证名。多由热毒结于胃经,或杨梅疮毒上攻所致,症见小舌生出白点或红肿而烂。治宜泻火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或参见杨梅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