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恶心

恶心

证名。一作噁心。指胃气上逆,泛噁欲吐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復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罗氏会约医镜》卷八:“恶心者,胃口作逆,兀兀欲吐欲呕之状,或又不能呕吐,觉难刻过,此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也。其症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有宿水、有火邪、有秽气所触、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能致之。能察其虚、实二者,则得其源矣。实邪恶心者,其来速,其去亦速,邪去则止。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复者方愈。且此症之虚者,十居八九,即有挟食、挟痰之实邪,亦必由脾气不健,不能运化而然。治者,当知实中有虚,勿得妄行攻击,以伤胃气也。”脾胃不和者,宜和胃理气二陈汤橘皮半夏汤;胃有寒邪者,宜温中,用理中汤;胃中热者,宜清火,用二陈汤加芩、连,或左金丸等;感受暑热或火盛烦躁恶心者,竹叶石膏汤;胃有痰湿者,宜燥湿化痰,二陈汤、平胃散;胃有食滞者,宜消导,用保和丸;脾胃虚弱者,宜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汤;脾肾虚寒者,宜温补脾肾,用理阴煎温胃饮等。参见呕吐有关条。

猜你喜欢

  • 麻杏苡甘汤

    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见该条。

  • 薛氏湿热论歌诀

    书名。清·王泰林编。本书系将薛雪《湿热条辨》的方剂汇编成歌诀,并加注说明。现有《王旭高医书六种》本等。

  • 沈又彭

    【介绍】:清医家。字尧峰,一字尧封。浙江嘉善人。少习举业,兼善占星医药之术。年三十,以国子生三赴省闱,皆不遇,遂闭门专攻医书,十载技成,治病辄效。有穷邻家子濒危,又彭拒富家请而为之医,邑人誉其德。乾隆

  • 妊娠外感舌

    指孕妇外感的舌诊。妊娠妇女患外感病,轻则母体受病,重则可影响胎儿,辨证尤须慎重。《伤寒舌鑑》以面色诊察母病,以舌色诊察胎病。色泽鲜明,则母子俱安,色泽暗晦则母子俱危。面赤舌青,可能为死胎。

  • 奶癖

    病证名。①出《儒门事亲》。即乳痈癖,详该条。②《证治准绳·幼科》:“壅乳成奶癖。”参见壅乳条。③即乳癖,详该条。

  • 真诰

    道教论著,南朝梁·陶弘景编录。全书分为运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其辅、翼真检等七篇论述,计20卷。所言皆仙传授受真诀事项,兼及药物、导引、按摩与其他道教修养之术。气功养生的内容相杂其间,

  • 额脉

    诊察小儿额前的方法。出《医学入门·察脉》:“额脉三指热感寒,俱冷吐泻脏不安。食指若热胸中满,无名热者乳消难。上热下冷食中热,夹惊名中指详看。”

  • 红芍药

    见《圣济总录》。即赤芍药,详该条。

  • 金安藏

    【生卒】:?~711【介绍】: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太常工籍,后迁右武卫中郎将等职。公元689年武则天称制,睿宗为皇嗣,有诬其异谋者,武后召问状,左右畏惨楚。金藏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佩刀自剖腹

  • 杨梅癣疮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其形如癣,皮肤干燥,瘙痒,破流血水,淋漓秽臭。